香港电影百年大事记【1909—2008】
1909年 由戏剧、演艺界人员梁少坡、黄仲文、黎北海等人参与完成第一部由香港人参与拍摄的影片《偷烧鸭》。
1913年 香港第一部故事短片《庄子试妻》在皇后大道中“幻游火车(即现在的皇后戏院原址)公映。
1915年 世界第一家也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电影机械和胶片生产供货商,法国百代公司在香港开设分店。
1916年 香港出现露天影院,并开始了“解画人”(即在放映默片时高声讲解剧情的人)。
1919年 香港第一件独立的电影院广智戏院建立。
香港开始了电影检查制度及检查员。
1922年 新比照电影院发起香港电影史上第一次选举名片活动,揭开了中国电影史上电影影评奖的序幕。
香港第一个露天电影摄影场在铜锣湾(现银幕街)设立。
1923年 黎氏兄弟成立“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为首家香港人独资的电影制片公司,也是第一家大型的电影制片企业。
1924年 民新在广州西关多宝坊建立片场,并开设了香港第一个演员养成所。
香港出现第一家报纸上的电影专栏《华字日报》之《影戏号》。
1925年 2月23日,香港第一部故事唱片《胭脂》首映,开启香港电影业化妆、导演等美学行当。
香港出产的第一步大型新闻纪录片《满天红时事画》在广州摄制和公映。
1926年 11月,香港电影文艺互进社出版的《银光》,成为香港地区第一本正规的电影杂志。
1928年 彭年主持建立了香港第一个片场——香港制片厂。
1930年 3月14日,香港影片公司创业作《左慈戏曹》首映,标志香港电影业复苏,也被许多论者称作香港第一部古装长片。
1933年 1月8日,香港第一部在外国(越南)拍摄的电影《落花飞絮》首映。
9月20日,香港第一部全部粤语对白有声片《傻仔洞房》首映,开启有声片时代。
1934年 香港第一部恐怖片《盗尸》首映。
香港第一部社会纪实片《洞房双尸案》首映。
1935年 3月8日,香港第一部歌舞片《红伶歌女》首映。
香港第一次“电影清洁运动”由香港华侨教育会发起。
1937年 管理者为统一语言,提出禁拍粤语片,引起香港粤语电影工作者的反对。
1938年 6月15日,香港第一部国语电影《貂蝉》首映。
12月7日,香港出品第一部有武术指导的电影《方世玉打擂台》首映。
1940年 3月3日,全片在美国制作的《华侨之光》首映,创造了再美国联映六天的记录。
1941年 2月4日,香港第一部有外籍演员参演的电影《赛金花》首映。
香港第一部动画片《老笨狗饿肚记》问世。
1949年 7月10日,香港第一个专业电影团体“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成立。
10月8日,香港第一部黄飞鸿电影《黄飞鸿传》(上集)。“黄飞鸿电影”此后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电影系列。
1950年 南洋影片公司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并改拍国语片,旗下片场亦更名为邵氏制片厂。
1958年 法国出版的《世界电影辞典》收录了《一板之隅》等三部香港电影。
11月19日,在香港公映的《阿Q正传》使关山夺得第十二届瑞士罗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帆奖,成为香港第一个国际影帝。
1960年 香港电影年产量首次抽过三百部。
1961年 邵氏兄弟成立了南国实验团培养演员。
1962年 李翰祥的《杨贵妃》在第十五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优秀技术奖。香港第一家电影会“第一影室”成立。
1963年 港英政府规定所有电影必须配英文字幕以便审查政治内容,同时为表公正又要求配以国语字幕。
1964年 “电懋”首脑陆运涛因空难逝世,电懋从此一蹶不振。
1967年 3月,香港京华戏院首设午夜场。
香港免费的电视台“无线台”开播,香港观影人次急剧下降。
1969年 邵氏开办“龙虎武师训练班”(续办时改名为“武术演员训练班”),武行成为正式的电影行业。
1970年 邵文怀离开邵氏公司,创立“嘉禾电影有限公司”。
1971年 以摄制实验电影为主的卫影会组成。
1972年 邵氏在伦敦、温哥华、旧金山、夏威夷相继建成自己的戏院,同时在纽约、芝加哥、波士顿、华盛顿等地也都有邵氏兄弟的影片上映。
1973年 楚原执导的《七十二家房客》叫好叫座,粤语片在香港重受欢迎和重视。
7月20日,李小龙突然去世。
1974年 英国的咸马公司(Hammer)与邵氏兄弟合拍了《七金尸》和《夺命刺客》,是最早与香港合作的外国电影公司。
许冠文离开邵氏,自创“许氏兄弟公司”,先后与嘉禾公司合拍了《鬼马双星》等多部喜剧片。
1975年 胡金铎导演的《侠女》获第35届戛纳影展技术奖。电影杂志《大特写》出版。
1977年 第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举办。
1978年 被称为第一部香港“新浪潮电影”的《茄哩啡》(严浩导演)公映,也有人认为是1976年梁普智与萧芳芳合导的《跳灰》揭开“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序幕。
香港国际电影节出版《五十年代粤语电影回顾》特刊,此后每年出版一本研究香港电影专题的特刊。
1979年 徐克执导《蝶变》,许鞍华执导《疯劫》,章国明知道《点指兵兵》,正式拉开了“香港新浪潮”的序幕。
1980年 徐克执导的《第一类型危险》上映,引起争论,香港电影文化中心举办有关研讨会。
成龙知道的《师弟出马》是香港第一部票房收入超过1000万港元的影片。
麦嘉、石矢、黄百鸣创办新艺城电影公司,由“金公主”发行集团支持,与嘉禾、邵氏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1982年 谭家明导演的《烈火青春》公映,引起社会人士指责及重检风波。
香港《电影双周刊》主办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此后每年一届。
张鑫炎创办中原公司,会内地拍摄《少林寺》。
李翰祥创办新昆仑公司,回内地拍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
1984年 徐克创办电影工作室,创业作为《上海之夜》。
1985年 邵氏影片公司开始缩减(裁员、出租影棚、减产),长城、凤凰等公司合并成“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和华美艺术中心联合授予杨帆(《少女日记》)“亚洲最具前途导演奖”。
1986年 邵氏公司基本停止生产。
1988年 11月10日,香港电影检查三级制开始实行。
1989年 香港电影导演会成立,吴思远任会长。
1990年 新艺城解体。吴宇森创办吴宇森电影制作公司,创业作《喋血街头》,在海外获得较高评价。周星驰主演的《赌圣》成为第一部票房收入超过四千万港元的港产片。
1991年 香港演艺界多次巨星赈灾义演,援助华东水灾灾民。
1992年1月11日至16日,香港电影导演会主办“第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
美国芝加哥博物馆举办“许冠文电影节”。
香港电影资料馆成立。
香港演艺界举行游行,抗议黑社会在电影节的暴力行径。
张曼玉因《阮玲玉》,获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刘镇伟与王家卫成立泽东影业公司。陈可辛、李志毅、张之亮、曾志伟、陈德森等人合组UFO电影人公司。
美国亚美影视协会举办“香港八十年代电影回顾展”。
1993年 香港演艺人协会成立,许冠文任会长。
加拿大举办“张之亮作品选”,伦敦举办“周润发个人影展”。
1994年 本年度港片票房普遍下跌,观众人次比十年前下降三千二百万,电影节代表频繁奔走,呼吁设立“电影发展局”。
1995年 萧芳芳因影片《女人,四十》获第四十五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韦家辉在电视领域获得广泛成功后,首次执导电影《和平饭店》,这也是周润发赴
好莱坞前最后一部电影,但票房惨败。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成立,会长李焯桃。
香港电影剪辑协会成立,会长周国忠。
香港电影美术学会成立,会长奚仲文。
1996年 吴宇森赴好莱坞发展。“银河映像”经典阵容首先在电影《十万火急》中亮相。之后,杜琪峰与韦家辉联手创办银河映像。
香港影评人协会成立,会长陈清伟。
1997年 6月,香港国际电影展览会首次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并举办亚洲电影业探讨会,但年底突发的亚洲金融风暴进一步使港片传统市场萎缩。
王家卫的《春光乍泄》获第五十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泰坦尼克号》与《侏罗纪公园2 迷失的世界》在香港地区的票房成绩远胜港产片,这是八十年代以来的第一次,预示着外语片成功抢滩香港市场。
《我爱厨房》获得韩国第一届国际富川电影节评审团最佳影片奖。
1998年 刘伟强靠先涛的科技支持,拍摄了票房冠军《风云之雄霸天下》,成为香港特效电影中的一道分水岭。这也是自1985年的《福星高照》以来第一部本土票房冠军,不是由“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和成龙)主演的电影。
1999年 香港政府以一亿港元成立电影发展基金。根据以往《电影检查条例》的民意调查,修订了电影检查的检查员指引,以及电影评级的决定可由审核委员会复审等。
2000年 第一届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举行。
《花样年华》的梁朝伟获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2002年 《麦兜的故事》获法国安锡国家东华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在成龙的号召下,香港电影工作者协会于一月底成立,包括了导演协会、编剧家协会等九大协会。
《买凶拍人》DVD问世,是香港地区第一张附带导演评论音轨的港产片DVD。
2003年 5000万港币的电影贷款保证金成立。
张国荣和梅艳芳相继辞世。
邵氏与中国星合作投资11亿港元于将军澳工业村兴建“香港电影城”。
2004年 元旦,CEPA开始实施,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相互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2005年 香港国际电影节正式脱离康文署的管辖,“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以“公司化”的姿态独立地营运。
第一届香港影视娱乐博览举行。
2007年 1月,创办28年的《电影双周刊》宣布停刊。
中国星电影制片公司传出停产,内地的橙天娱乐正式成为嘉禾的最大单一股东。
《香港电影》月刊创刊。
2008年 吴宇森知道的《赤壁》成为最卖座的华语大片。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选择你喜欢的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