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04.禹伐三苗

三苗是中国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一古民族,也被称为「三苗民」、「有苗」、「有苗氏」、「苗民」,有 「髽首」的习俗,即把麻和头发合编成结,崇拜蛇图腾。

三苗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古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

三苗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时,三苗部落就参加过九黎的部落联盟,有的文献说三苗是「九黎之后」。尧时,三苗作乱,尧发兵征讨,作战于丹水(今丹江),打败三苗。三苗可能在这时参加了尧的部落联盟。有文献说三苗的首领驩兜是「尧臣」,被称为「诸侯」。后来,三苗不服,多次为乱,尧遂将他们的一部分人众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将其首领驩兜流放到崇山[2]。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三苗又有不服,舜于是整军振旅,没有经过战争而臣服了三苗。传说中三苗是一个较为先进的民族,当禹的夏部落联盟跨入奴隶社会时,三苗就已有「君子」、「小人」之分,开始有了阶级分化。《墨子·兼爱下》载有《禹誓》,即禹征三苗时的誓师之词。禹又与不服的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70天的大战,大败苗师,从此三苗衰微下去[3]。此后,史籍中便鲜见三苗的活动了。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三苗即现在苗族的祖先,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今日岜沙的苗族人仍然保留有过去三苗人以麻跟头发一起挽髻的传统;但另有一些学者对此持保留意见。

注释

^ 《战国策·魏策》云:「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 《史记·五帝本纪》:「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墨子·非攻下》下载《成语词典》下载《汉语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