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个故事,是一个「保护附近」的故事。
苹果正积极寻求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苹果供应商生产基地在中国大陆的比例,从2019年以前的47%,降到了2021年的36%。
我发现了另一个新词,叫「保链护土」。什么是保链护土?保链,好理解,就是保护产业链。
保的是GDP,是产业结构的完整,是大国优势。而护土的这个「土」,是乡土的「土」,是我们的家乡。
苹果手机的玻璃屏幕,其中一个来自蓝思科技。它是全球50%手机屏幕的供应商。这家公司在湖南省的一个县级市——浏阳。
2020年,蓝思科技的成绩是:湖南民营企业就业人数、纳税额第一,连续10年湖南进出口额第一名。
浏阳常住人口100多万,蓝思科技直接雇用就有几万人,背后还有相关产业配套,涉及十几万人的生计。所以,保护供应链,保的不是哪一家企业,保的就是我们附近的、活生生的人。
把苹果产业链留在中国:留住的可不是苹果这家外国公司,不是一些GDP数字,而是中国制造业的能力本身。
中国本土手机厂商之所以能够崛起那么快,也是因为可以直接利用苹果供应链上工厂的产能和技术。而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之所以很快可以发展到世界领先,和苹果供应链积累下来的一大批工程师和产业工人有密切的关系。
火锅这个比方真好。
再问一个问题:日本2013年就把发展氢能源提升为国策,现在日本手上,氢能源相关的专利占世界的30%左右。
但好像光开花,不结果。
为什么?能源专家马一峰说,他们没做错什么,原因只有一条:日本的产业丰富性差了一截,支撑不起氢能的发展。
中国发展氢能晚于日本,却能后来居上,就是因为中国产业的丰富性。比如,氢从哪里来?
日本只能从海外进口石油制氢。但中国有大量的工业废氢,每年产量接近1000万吨。
2021年全国风、光发电总量,9785亿度,相当于10个三峡水电站。
风电、光电不稳定,用不掉,得先存储起来,正好可以用电解水制氢储存,高效利用。
我们有很多别的链条可以支撑氢能源的发展:发展氢能源,工厂排放的废氢和二氧化碳被利用,绿色汽油问题解决了,风光电的存储难题也顺带解决。
在中国,氢气不是一种孤立的新能源类型,而是把各种能源形态连接起来的纽带,是把各种难题放在一起,难题反而变成了资源的魔法宝盒。
只有中国,工业体系、地理环境、多样用能需求、数字化调配系统,才能打败新能源的魔法。
过去我们总觉得,战略纵深大的国家,家大业大,风浪袭来,牺牲得起一些局部。
其实产业链和乡土生计是纵向贯通的,新能源各个链条是横向咬合的,没有哪一个局部可以牺牲和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