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必背]第三讲《地球上的大气》 1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
1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2、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
11.热力环流 (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
10、气温年较差: (1)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2)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3)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
9、气温的空间分布: (1)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
8、气温的时间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 太阳辐射 地面温度 大气温度 最大值 正午12点 (H最大) 午后1点 (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 午后2时左右 (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 最小值 夜 日出前后 ...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6.大气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5.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2)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3...
4.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 (1)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